Monday, September 19, 2011

禮的主觀和客觀影響

孔子對禮的態度, 在論語子罕第九說得非常清楚: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用白話文來說解釋: 麻冕是一種禮服的質料, 純再這裡也是一種禮服的質料. 以前的禮服用麻冕, 但是, 現在眾人都用純作禮服的料子, 因為純比較便宜. 我跟著大家. 拜見君王的時候, 依照禮, 應該是在上階前, 就要躬身. 今天大家都是上階後才行禮, 因為這樣比較容易. 雖然這是和大家的做法相違, 我還是在上階前, 行參見禮.

這裡, 似乎顯出孔子對禮有不同的標準. 依照禮, 他的禮服違法. 依照眾人, 他在階前行禮違眾. 還是說他太小氣, 能便宜的便宜. 而行禮的時候, 他又故意高尚, 處處顯的與人不同? 其實, 並不是的. 在我看, 這是客觀環境和主觀環境的不同處. 人的財力, 市場上的價錢, 往往有很多限制. 所以, 對於為了禮要花費多少, 在所有的經典裡, 都強調依照自己的能力來做. 例如, 在禮記裡, 喪禮的部分, 有提到:

父為士,子為天子諸侯,則祭以天子諸侯,其屍服以士服。父為天子諸侯,子為士,祭以士,其屍服以士服。(禮記喪服小記十五)

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禮記中庸第三十一)

但是, 對於不需要假借外力, 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孔子這時則認為, 這是可以依禮而行. 於是, 他在行參見禮的時候, 即使大家都違禮, 他做他認為對的事情. 而就在這裡, 禮到底是在心內, 還是由外力強迫的, 可以看出, 孔子的抉擇. 這時候, 禮就出現主觀和客觀的部分. 那一部份可以跟著, 哪一部份可以增減刪改, 這裡就引出義來了. 孟子也就在禮樂正是瓦解的戰國, 提出了義利之辯. 也就是, 己身可以做什麼, 應該怎麼做. 而不是止追求利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