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3, 2011

孤兒行 樂府 相和歌辭

孤兒生 孤兒遇生 命獨當苦

父母在時 乘堅車 駕駟馬

父母已去 兄嫂令我行賈

南到九江 東到齊與魯

臘月來歸 不敢自言苦

頭多蟣虱 面目多塵土

大兄言辦飯 大嫂言視馬

上高堂 行取殿下堂 孤兒淚下如雨

使我朝行汲 暮得水來歸

手為錯 足下無菲

愴愴履霜 中多蒺藜

拔斷蒺藜腸肉中 愴欲悲

淚下渫渫 清涕纍纍

冬無復襦 夏無單衣

居生不樂 不如早去 下從地下黃泉

春氣動 草萌芽

三月蠶桑 六月收瓜

將是瓜車 來到還家

瓜車反覆 助我者少 啖瓜者多

願還我蒂 兄與嫂嚴

獨且急歸 當興校計

亂曰

里中一何譊譊 願欲寄尺書
將與地下父母 兄嫂難與久居

---------

蟣音幾
渫音細
纍音雷
啖音但
譊音橈(ㄋㄠˊ)

我在時報出版的一套書: 開卷叢書-古典系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大地之歌-樂府 裡看到他們介紹這一首樂府. 他們把這首詩放在相和歌辭. 在賞析裡, 有一個有趣的記載. 文中說, 民國七十二年五月, 胡適之先生遺落在大陸的日記首次在臺灣公開, 內中有一則, 胡適之在民國十一年七月卅日(星期天)他在 "益世報" 上看到了一則歌謠. 原文是:

蒲欞子車, (大車上搭席棚的, 俗稱蒲欞子.)
呱達達,
一搖鞭, 到了家.
爹看見, 抱包袱;
娘看見, 抱娃娃.
哥哥看見瞅一瞅,
嫂子看見扭一扭.
不用你瞅,
不用你扭,
今天來了明天走.

爹死了, 我念經;
娘死了, 我唱戲!
哥哥死了, 燒張紙,
嫂子死了, 棺材上邊抹狗屎!


而胡適之先生讀後的感想是:

"這真是絕妙的民間文學. 這種無名作者, 向不知 "孤兒行" 為何物, 而他們的作品不但可上繼 "孤兒行" 並且遠勝 "孤兒行"."

賞析的評論是:

"所謂 "遠勝孤兒行", 未必能為一般人接受. 但它卻證明了孤兒被兄嫂虐待的問題, 卻仍存在於今日的文明社會中, 這也就是 "孤兒生" 之所以能流傳至今的道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