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09, 2011

一個留言

有人告知這裡有個關於傳統的討論, 過來看看.

我覺得, 要知道啥是傳統, 不在四書五經, 不在佛經道藏裡. 反而是在歷代傳奇小說, 話本演義, 遊記公案.

還有, 感謝冷木, 這一篇史記的禮書還沒看過. 看得很舒服!

我對孔子的看法是, 他整理出的國故是人類的社會的 prototype. 諸子則是在這個 prototype 上加以變化, 依照各自的性格思想背景對社會, 制度, 風俗, 人生提出建議看法. 另外, 我提出一點, 我覺得很多時候, 文言的字是得要揣摩出來的,這和白話文裡同樣一個字有很大的差別. 雖然, 又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例如, 道德這一個名詞. 這是一個獨立於道和德的詞. 有點關係, 但是, 並不能用來看作和文言裡同樣的字是一樣的意思. 我舉出林語堂對道德經的翻譯. 在林君之前, 德始終都是譯成 virtue. 但是, 林君的翻譯則是 character. 我覺得這樣的譯法是正確的. 但是, 同時也說明文言裡的單字是很需要時間和經歷來了解的. 拿前面有人說的禮. 有人說是規矩, 有人是說法律制度. 實際上, 依我看, 禮這是一個字. 但是在語言上, 卻可以要好幾種, 禮貌, 禮儀, 祭禮, 等等. 那麼在文言裡, 看到單一個禮字時, 讀者要如何知道這個禮是指哪一個意思? 這些都增加理解的困難度.

我說一說我對禮的看法. 其實, 粗看禮就是規矩. 所謂國有國法, 家有家規. 是的, 禮就是規矩. 規矩是啥? 規矩就是木匠用的曲尺和圓規. 這就是說明了禮最基本的功用. 拿最簡單的例子: 你的朋友和你見面卻不打招呼, 你就知道你朋友可能不痛快. 他可能對你不高興, 或著他自己發生了啥事.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禮貌, 但是, 有無這個禮貌卻立刻顯出這個人精神狀態, 他和你的親密程度...等等. 這狀態和程度, 就是木匠曲尺和圓規上面的度量衡. 但是, 這個例子太簡單. 並不能說明兩千年前那個古老的時候, 禮的一個更重要的用途. 實際上, 禮最重要的用途和財產很有關係. 禮的發明和此有巨大關係.

凡是知道一點古代事務的, 沒有人不知道儒家對葬禮有很大的要求. 大家也都以為儒家都說要讓. 但是, 實際上, 這是刻板印象. 為啥哩? 因為, 禮是為了爭而來的. 而且, 實際情況是, 有爭的時候, 才有禮的需求. 如果每個人都讓, 禮就並不那麼需要了. 祭禮那麼被重視, 實際上就是對財產的重視. 如何可以不要為了爭產, 而大打出手? 而且這個問題在越多財產的人那邊, 問題就越大. 禮就是為了這個而產生的. 這是就經濟而言.

再拿政治來說, 禮所包括的是官制, 軍政關係, 地方和中央的關係, 等等. 禮在政治制度上來說, 決定了制定政策的過程. 禮決定尊卑. 尊卑是啥意思? 用白話文來說, 兩條或多條政策中, 用哪一條? 被用上的就是尊, 被踢除的就是卑. 如果今天禮規定了投票, 那麼公投選上的政策為尊, 落選的卑. 官制上, 決定了誰聽誰的. 聽話的就是卑, 發號師令的就是尊. 這在公司裡, 政府裡, 軍隊裡, 學校裡, 其實都是一樣的. 這也是說明, 在這些地方也一樣, 都有禮. 克己復禮如果照現在的說法是, 即使你很不滿意這個結果, 你是否能夠遵守大家投票後的規定?

但是, 這裡出現一個問題. 那就是, 法律是否禮的一部分? 我的認為是的. 禮包含官制, 軍政關係, 地方中央的關係, 他應該是包含法律的. 孔子的時候, 有禮, 有刑. 兩河流域有漢摩拉比鑄刑柱, 可是中國要到孔子晚年才出現鑄刑鼎. 孔子似乎還出言反對. 看來孔子不認為刑法屬於禮的一部分. 但是, 在我的認為是, 如果禮可以涵蓋, 官制, 軍政關係, 地方中央的關係, 包括刑法是必然的. 不過, 這只是我個人的認為. 戰國後, 禮和法, 就像儒和法一樣, 在語意是分開了. 雖說, 有時候又相和了, 好像禮法... 實際上說的卻是禮. 如果要我找一個白話名詞, 我覺得古代的禮可以說是據有現代憲法的一部分, 也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民法. 法呢, 則仍接近現代的刑法.

現代對於禮的看法最主要是根據語言, 至少當我聽到禮的時候, 一定先想到禮物, 再來, 想到禮貌, 然後, 才想到禮儀. 那個啥官制, 軍政關係, 地方和中央的關係, 那是等我睡覺的時候, 運氣不好會夢到. 而且, 目前還沒有那麼運氣不好... lol

另外, 再講到諸子百家. 所謂諸子百家, 如果依照我的看法, 就是學術的意思. 這和孔子留下來的那一套有點不一樣. 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諸子百家只講社會的某一面向. 這裡面有只講經濟, 有只講政治的, 謀略的, 農業的, 軍事的, 性靈的, 和其他種種人生社會的各種現象. 孔子留下來的是易詩書禮春秋,這些卻是涵蓋社會最基本最起碼的需要. 所以我的感覺是諸子百家可以是中國人的, 而孔子留下來的卻是全人類的... 但是, prototype 畢竟只是 prototype. 孔子當初述而不作, 本來就只是以待來者罷了. 超越他是應該, 比他還 prototype 那我想就太奇怪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