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8, 2011

親人和市人

庚桑楚第十五:
蹍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兄則以嫗,大親則已矣。故曰:至禮有不人,至義不物,至知不謀,至仁無親,至信辟金。 (莊子
, 雜篇)


這篇庚桑楚第十五是看了陳志武教授的義篇採訪而得出感想. 那一篇是熊培雲採訪陳志武教授(耶魯大學金融系教授), 講到有關 <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陈志武访谈录>. 其中描述了工業革命後到金融業當道的今天, 從古代的農業社會轉型促成在家族經濟逐漸沒落後, 個人從家族裡釋放出來, 所以可以達到個人的解放之路. 其中, 我對於他描述這種經濟形態的轉變促成個人游離於社會裡, 是覺得蠻好的. 但是, 文章裡最主要是想說, 三綱五常也因此種情況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的了. 我就覺得有點好笑. 首先, 是否個人解放後, 大家就不需要仁義禮智信? 所以在社會上跟人交接, 都不需要禮貌? 也不需要規矩? 更不需要信用? 智慧也不需要了? 愛心和正義也是一樣? 這些名詞難道和仁義禮智信都沒關係? 再來, 三綱也真的不要了? 首先, 我很好奇到底有幾個人能夠講清楚, 到底三綱的內容是啥? 如果說, 三綱的內容都不知道是啥, 說他不可能完全存在的了, 到底有多少可信度?

我想到這篇庚桑楚的原因就是. 實際上, 大多數人對外面的人是既仁又義, 大有禮, 好智, 並且一定強調信! 對家裡的人, 反而就像這裡說的一樣, 踩到父母的腳, 笑一笑, 不了了之就過去了. 啥仁義禮智信都不用! 至於三綱,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 像我既沒有朋友, 又沒有工作. 可是, 每個人都可以預見, 我遲早要工作, 我再怎麼孤獨, 我的老媽老妹還是鼓勇支持. 我多半是不可能有妻子, 但是, 在所有人際關係裡, 對於異性的嚮往, 難道有任何其他關係可以代替? 所以, 君臣(老闆和雇員), 父子(親子), 夫婦, 是這個世界上, 最基本的關係, 至少是最基本嚮往. 再怎麼孤獨, 再怎麼個人解放, 也解放不出這三種關係, 因為這三種關係, 一種是溫飽, 一種是你到了這世界的原因, 另一種則是性靈. 這是三綱更露骨的意義, 如何能夠真的沒有? 也是有人沒有的, 像是一些娶不到老婆的人, 無法出去工作的人, 可是你認為這種人能夠幸福嗎? 大多數的這樣情況下的人都不可能真的快樂.

這篇採訪裡, 陳教授舉了兩個例子分別說明他認為, 三綱五常必然消失. 另外, 家庭必然轉變為非經濟關係, 而更是向西方家庭那樣, 更注重感情的交流, 使的家更像一個家, 是溫暖的地方. 第一個例子是, 在湖北, 有一個鄉下人抽到大獎. 結果這鄉下人家族裡的人都來要錢. 他也給了, 但是族裡的人認為他怎麼自己還留這麼多, 結果全族的人都不理他, 甚至藉故到他家裡揍他和他的妻子! 陳教授認為這是大家族經濟的結果. 但是, 實際上, 古代那些有三綱五常的教訓說, 親兄弟明算帳. 甚至要先小人後君子, 白紙黑字寫清楚了. 這例子在我看恰恰是, 無禮, 因為搞不清楚明份的結果. 無仁無義, 錢財乃身外之物, 因財產打傷仁還有啥情分可言? 家族內鬨, 非智. 這其中是否有信用的關係在裡面, 我們不得而知.

另一個例子, 陳教授說, 在上海等富裕的地方, 他發現, 雖然大家都還沒有真的發現這種現象, 但是家庭裡對孩子的教育實際上和美國紐約等大城市裡的教育其實非常的像. 不會嚴肅的以從上對下發出命令, 大多數的父母都以平等的地位和孩子說話. 然後他說, 這是, 和儒家的名份等級相違背的, 是反儒家的. 我覺得很有問題. 儒家的東西早已超過名份等級. 如果看看王陽明的心學, 到最後, 即使販夫走卒也可以是聖人. 或許, 心學是個極端的例子. 但是, 心學卻是儒家最後的發展! 去看看, 老殘遊記, 和儒林外史, 甚至廿年目睹之怪現象, 都可以看到所謂儒家的學說, 早已超過所謂名份等級之說.

但是, 陳教授描述現在金融系統對現代父母不依靠子女的態度的傾向, 卻是我解了我心中一個謎. 這個謎就是, 現在我看到好多好多勸父母自己多做打算的電郵附件. 都是在說, 不要做子女的負擔, 要自己有能力作其他事情. 不過, 我仍覺得, 這是禮開始多, 才會有的現象. 剛好和陳教授想的想反. 是社會愈趨向古代經濟力旺盛時的情況, 而不是社會脫離古代的現象. 我認為, 禮可以不同, 但是, 不能無禮. 窮的時候, 愈無禮. 大陸這些現象剛好是愈富, 禮就愈需要出來. 這裡卻愈需要討論義. 看到那些鄉下大家族為了錢而大打出手, 只是更證明了古人說的, 君子喻於義, 小人愈於利. 君子愈於義, 是為了建立禮, 而這個禮, 正是君子脫離出家族, 要和大部分不相干的外人互動所需要的. 小人, 我這裡指的是, 比較鄉下, 在野的人, 連求生都不容易, 當然喻於利. 不然他怎麼過生活?

社會交接最需要禮, 個人脫離家庭, 家庭脫離家族, 到了社會上的一切規矩, 如果都不能稱作禮. 我很懷疑, 到底這些人是怎麼解釋禮呢? 個人脫離家庭, 家庭脫離家族, 三綱就破滅? 可是, 我為啥看到美國中下層社會, 仍是以家庭為中心呢? 以家庭為中心, 則父子, 夫婦都不能脫離. 要生活, 則君臣也不行脫離. 另外, 拿上海紐約, 北京巴黎這些最發達的城市來做例子, 還是很可憐的. 畢竟這些大城市實在屈指可數. 這些城市裡的富人, 難道就沒有三綱的關係在嗎? 看看法律對財產的規定, 父子夫婦仍是遺產的主要繼承人. 看看美國, 甚至看看歐洲的電影, 三綱五常哪裡能夠脫節呢? 三綱五常並不是禮! 三綱五常是義. 禮, 是可以因義而改. 現代人看三綱的內容和古代鐵定不一樣. 禮也因此而改. 但是, 不能說, 三綱五常就沒了. 這實在是太奇怪了!


我不敢寫給拙林看了. 我覺得我一定有問題. 我反正看到啥都要辯論一番. 但是, 很明顯的, 我實在無啥好講. 我就算現在寫完了, 回頭一看, 滿篇廢話. 說不出新意來. 只是把之乎者也的東西給他下另一個意思. 這有啥意思??!! 這樣說吧, 古代的東西, 如果是真的, 怎麼跑, 跑不掉的. 如果是假的,怎麼給他下新定義, 也是無用. 為啥理他呢?????????!!!!!!!!! 我本身的問題都無法解決, 這些干我何事????!?!?!?!?!??!?!?!?

----------------------------------------


這篇是我在查庚桑楚時看到的. 我很喜歡. 故抄錄在此.


則陽第八: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於是之而卒詘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年非也。萬物有乎生而莫見其根,有乎出而莫見其門。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後知,可不謂大疑乎!已乎已乎!且無所逃。此所謂然與,然乎? (莊子, 雜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