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5, 2010

九一八事變史述鈔錄與感想

---------------------------------------------------

國際聯盟調查小組的報告書, 發表於 1932/10/2:
調查團報告書分十章, 前八章為事實, 後兩章為解決原則和建議.
其中對於日本關東軍自衛與滿州國民族自決均加否認. 但是對於解決原則和建議則相當偏頗.

另外, 也有格魯大使和美國 mccoy 將軍有關報告書的談話, 也顯露許多未宣布的許多意見和情況:
一, 調查資料多得自東北各國教會教徒之報告. 日方供給資料亦不少, 但多互相衝突. 掩飾形跡之意圖明顯.
二, 滿州國中國官吏都有內心反對意見. 但是奇怪的是, 贊成滿州國的人, 美國商人比別國都多.
三, 張學良知識水準甚高, 他一面了結中村案, 一面得到幣原外相諒解, 以為可以無事, 因此不下令軍隊抵抗, 以免關東軍藉口, 實行軍事佔領.
四, 如果東北事變不發生, 中國共產黨軍隊會被撲滅.

調查報告之後, 又有十九國委員會之報告書:
一, 東三省主權屬於中國.
二, 日本在東三省所獲之全力, 每足以限制中國主權之行使.
三, 解決中日爭執之和平手段並未盡用.
四, 日本未嘗履行盟約上先請公隊斷之義務.
五, 日本違反盟約第十條規定, 佔取中國領土, 並使之獨立.
六, 九一八晚間之日軍行動並非自衛, 縱使其當地軍官自信自衛, 而其瀋陽城內與他處之行動, 亦決非自衛.
七, 自衛亦不能解除盟約第十二條(指公斷)之義務.
八, 滿州國之能夠成立的原因是因為日本軍隊之在場, 故滿州國之成立非出自民族自決之運動.
九, 中國並不排外.
十, 抵制日貨在九一八後, 係正常國際報復.
總結: 九一八事變之前原來之緊張狀態, 其責任固在於當事國雙方, 而自九一八以後所有情勢之發展, 中國不負責任.

作為中國人, 怎能不知道這些? 這是中國外交家努力之結果. 雖然當時, 因為各國自身的因素, 處理失敗. 但是, 此結語對於中日兩國對於九一八之責任當是一字不易!

---------------------------------------------

關於共產黨在東北的歷史, 我想讓共產黨底下的網站自己說比較公平.

這個是說明東北共產黨的形成
http://baike.baidu.com/view/476454.htm

節錄:

組建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党中央为了统一对东北党组织的领导,决定派陈为人组建中共满洲省委。同年10月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宣告中共满洲省临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
时委员会成立,省委机关设在奉天(沈阳)。1928年9月,中共满洲省临委在沈阳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大会决定将中共满洲省临委改为中共满洲省委。陈为人、刘少奇、陈潭秋、罗登贤等先后担任省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内设有刘少奇旧居纪念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自1986年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国内外观众20万人次,现已成为进行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這個稍微說說東北共產黨在東北做的事情:
http://bbs.top81.cn/redirect.php ... post&sid=t462t6

節錄:

1930年初,张浩根据全总工会党团五次会议决定,以特派员身份赴东北指导工作。4月,他化装成一个贩卖木材的商人,风尘仆仆到达哈尔滨。根据满洲省委指示精神,他同中共哈尔滨特委唐宏景等,立即组织群众举行纪念“五一”劳动节的活动。原计划5月1日上午集会,群众在道里同发隆百货店(后为市政府办公楼,现已无存)广场集合,先召开群众大会,然后举行游行示威。但由于下大雨,加上地方当局掌握了信息,在同发隆附近布满了军警、密探,张浩等决定将集会地点改在南岗秋林洋行(今秋林公司)。下午5时,参加集会的群众出敌不意地聚集在距秋林洋行不远的日本总领事馆(后为花园小学,已拆除)附近,在张浩的带领下,他们打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日本侵略满蒙!”等横幅,高呼口号,散发传单,还用石块狠砸了日本总领事馆,领事馆三层楼的所有门窗玻璃全被砸碎。一个执勤警察企图从三楼窗户开枪,但示威群众毫无惧色,一阵石块打得他再也不敢露面。

do know this, 國民黨東北黨部要到 1931 年三月才成立.

-------------------------------------------------


並不是的. 我上面的回帖最主要還是有關你這裡提到說, 共產黨不是在江西嗎? 的問題. 我對此問題也不清楚, 所以藉著梁敬錞教授的書查到一些相關的資料. 我想, 你問這個問題有幾個可能, 一是你真的不知道; 那麼連你對歷史那麼有興趣的人都不清楚, 我想這些資料對你和其他的瀏覽此網站的中國人都應該據有一定的意義.

再來, 有關俄國的資料, 比起日本英文和中文的資料, 我看到的相對少的 "非常" 可憐...
但是, 我認為他非常的重要. 因為共產黨是國際組織, 幾乎可以比做是宗教組織. 這是我個人的直覺認為.
至於說, 有無啥陰謀, 我現在不能下客觀論斷. 主觀上, 我認為或許沒有全盤陰謀, 但是俄國希望中國拖住日本是很實際的政治願望.

--------------------------------------------------

客觀情勢上是, 中國和日本政府都已逐漸嗅到戰爭的氣味. 兩方都有人馬努力於改變相撞的航線. 於是一自五三慘案勉強解決, 山東撤兵後(1929, 5.13). 通商新約分別簽訂(1929.4.26); 日本對國民政府正式承認(1926.7.3), 中國反日大會則自動改名為廢約促進會, 並對排日運動禁止. 日本內閣亦曾於翌年(1930.10.19), 正式決議, 廢去之那的名稱, 換以中華民國之稱謂. 中間儘管仍稍有感到不愉快的事情. 在重光葵的努力下, 不特中國關稅自主的稅率得到日本之承認, 及中國收回法權之要求, 亦曾有過具體的方案. 所以就一九三一年上半年而言, 中日兩國政府時曾各欲尋求協調之路, 而不欲以武力相周旋也. (節錄自九一八事變史述)

但是兩國人民的暗潮則反是. 東北共產黨分支的建立, 我已給了一點介紹. 就此打住...

日本在 1925 年改變普選制度, 這個立刻影響到日本僑民. 在1928 年五月四日(來源是中華民國史事日誌)成立滿州青年聯盟, 這是大連日本各團體發起的. 似乎是因應普選制度, 由滿鐵之廿區代表, 選出九十名年輕議員. 當時日本左派份子曾有滿蒙放棄論之鼓吹, 滿州青年聯盟則以 "滿蒙死守論" 抵制之.

簡介:

滿洲青年聯盟是以大連新聞社企劃的模擬議會為契機,
1928年時由20~30多歲的在滿日人所組成的民間團體,
1929年時會員人數就有 2700多人左右,
該聯盟基本上對中國採強硬態度,
九一八事變之前就一直向日本本土派出遊說團以希望喚起排外的輿論,
1931年 10月23日該聯盟更向關東軍司令官提出《滿蒙自由國建設綱領》,
當中提到「為與南京政府對抗起見,組織形態參照該政府」,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主席最高顧問金井章次在擔任此一職務次就曾任滿州青年聯盟的代理理事長。

介紹這個不過也就是仍試圖把當時的背景描繪出來. 政府和民間的反應, 共識, 互相之間的影響.

最後貼一個感謝狀:

http://www.dl-library.net.cn/wenxian/old/content.php?id=980

看不懂日文, 但是小字介紹說是關東軍感謝滿州青年聯盟在九一八事變的貢獻.

-----------------------------------------------

再鈔一點有關九一八事變時的世界大事和國聯裡初期的一些討論:

九一九:
九一八深夜, 白宮舉行重要會議, 討論英國放棄金本位, 美要如何應付; 美國銀行倒閉風潮正烈, 八月份倒閉一五八家, 九月份, 三一六家, 失業人數逾千萬.
九月英國大西洋海軍艦隊士兵因減薪譁噪回國聽審.
智利艦隊反對減薪, 九月份向政府提出最後通牒, 嗣由空軍往炸, 始請降.
國聯行政院第六十五屆常會開會, 中國代表施肇基, 日本代表芳澤謙吉各自提出報告.

九廿:
夜半, 倫敦消息, 英國定明日放棄金本位, 全國銀行停業.

九廿一:
國聯行政院開會, 我代表施肇基奉令請國聯案盟約十一條處理中日瀋陽衝突. 並要求 1. 制止事變擴大, 2. 回覆原狀, 3. 考究賠償性質及數額; 日代表芳澤報告, 日政府已採不擴大事變政策...希望中日直接交涉.
美國國務卿史汀生(stimson)覆國聯秘書長, 請勿對日過用壓力, 以免幣原外相制止軍人發生困難.
駐美中國 "代辦" 容揆奉令牒致美國務院請按九國公約, 非戰公約為必要之措施.
紐約時報大字新聞: 第一條, 英國停止金本位; 第二條, 中國瀋陽軍隊與日兵衝突.

九廿二:
史汀生在閣議上, 建議對日採取監視態度, 勿用壓力.

九廿三:

國聯五國委員會開會, 我施代表請按希保成例, 派遣調查員, 英代表同意, 並提出三點,
1. 按照希保先例, 請日本先撤兵至鐵路區域.
2. 請美國合作.
3. 不得藉口自衛權, 侵占別國土地.

日代表初不贊同, 後同意先請訓; 日代表下午時得知美國務卿不贊同此項提案, 遂表示拒絕.


九廿四:
日本強烈要求中國與之直接談判.

---------------

解釋一下, 希保成例是希臘和保加利亞之間的軍事衝突, 由國聯介入而圓滿解決.
另外, 要不是九廿三美國反對, 日本撤軍和中立國的調查員也得以早日進行調查...

來源是九一八事變史述, 我幾乎所有來源都是這本書...

------------------------------------------------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