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紀氏【閱微草堂筆記】中「如是我聞三」之一事以喻之:
余某者,老於幕府,司刑名四十餘年。
後臥病瀕危,燈月下恍惚似有鬼為厲者,余某慨然曰:「吾存心忠厚,誓不敢妄殺一人,此鬼胡為乎來耶?」
夜夢數人浴血泣曰:「君知刻酷之積怨,不知忠厚亦能積怨也。夫煢煢孱弱,慘被人戕,就死之時,楚毒萬狀。孤魂飲泣,銜恨九泉,惟望強暴就誅,一申積憤。
而君但見生者之可憫,不見死者之可悲,刀筆舞文,曲相開脫,遂使兇殘漏網,白骨沉冤。
君試設身處地,如君無罪無辜,受人屠割,魂魄有知,旁觀讞是獄者,改重傷為輕,改多傷為少,改理曲為理直,改有心為無心,使君切齒之仇,從容脫械,仍縱橫於人世,君感乎怨乎?不是之思,而詡詡以縱惡為陰功,被枉死者,不仇君而仇誰乎?」
余某惶怖而寤,以所夢備告其子,回手自撾曰:「吾所見左矣,吾所見左矣。」就枕未安而歿。
---------------------------
這是金庸茶館一個死刑的論串裡, 一個叫愚夫的網友貼出來的. 我對於死刑的公案筆記小說裡, 似乎還無看到這種為復仇而期待死刑的鬼魂... 那形名者真的左了嗎? 這恐怕還是無當過形名者的人寫的筆記吧? 一般我看到的皆希望找到正確的兇手. 可是這樣一來, 程序上就慢很多很多. 而無法大快人心. 對於執法又有正義感的人來說, 殺了無辜的人是很可怕的. 病態的形名又是另一回事了.
但是, 從這裡也是一樣看到, 古人和今人無啥不同... 雖說這不是對死刑存廢上作異論, 但是, 對於古人和今人而言, 死刑的執行有懲姦除惡的效果是一樣的. 古人對於死刑的存廢問題恐怕是從無想過. 古人對於死刑的執行, 這個法網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我覺得這似乎是實際的做法. 至於廢除死刑的國家怎麼作, 並不應該影響我們國家的法律執行. 而且我相信北歐的人鐵定也有類似看法的人在. 我覺得應該那些選擇廢除死刑的國家要有更特撤的瞭解才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